黎晓明撰文回顾总结学校举办高职教育以来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发展进行思考
  • 时间:2021-10-08
  • 点击:2080

【编者按】近日,副校长黎晓明撰写署名文章,以“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为题,从个人角度,回顾总结了学校举办高职教育20年来的发展历史、办学成绩、主要经验和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畅谈了对学校未来阶段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现原文转发如下: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

实现“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黎晓明

2021年是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20周年,同时也是开启未来5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起步之年。如何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如何迎接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学校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面前的重大课题。本人现就学校发展历史回顾、办学成绩、主要经验、存在问题,结合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形势与任务,对学校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谈一些思考。

一、20年高职专科办学历史回顾

回顾学校自2001年升格以来的20年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历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发展阶段:奠基布局阶段、强基提质阶段、创建一流阶段。

(一)奠基布局阶段(2001-2005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学校发展打基础的一个时期。2002年底学校领导班子正式成立后,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坚持改革创新,走个性化、多样性、开放式办学之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突出轻工行业特色,以高职专科教育为主体,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打造个性化办学品牌,将我校建成省内一流、国内有重大影响的高等职业学院”的办学定位。确立了“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实行三个开放,培养两高人才”的办学思路,即“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变,从学科型教育向技术型教育转变”“向企业开放、向社会开放、向境外开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确定了“至诚至公,精业乐业”的校训,“认真、快捷、民主、和谐”的校风和“张扬个性,锐意创新”的办学理念。同时还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干,按照生产或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办学思想也成为了指导学校20年来发展的核心理念。

在这些办学思想的指引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在这一阶段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2003年,学校与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合作,成为省内首家与境外优质软件机构联合开办软件技术专业的高校。同年,学校还与长沙创智软件园合作申报“国家首批试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内唯一一家获得教育部批准此项目的高校。20035月,原湖南省第二轻工业学校整体并入(湘政函〔200388号批复),办学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到2005年,共有室内设计、软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4个专业成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全校开设高职专业25个,涉及9个专业大类,其中土建类2个: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传媒类4个:电脑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影视广告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轻纺食品类2个: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服装设计;材料与能源类1个: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类5个: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NIIT认证方向)、软件技术ACCP认证方向);制造类4: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玩具设计与制造;财经类5个: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商务管理、物流管理、会计;旅游类1个:旅游管理;生化与药品类1个:生化制药技术。这些专业既保持了传统特色,又具有时代特点,专业布局涵盖了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行业,体现了以工科专业为主体,工、艺、经、管、药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符合学校定位和服务面向的要求。

在这一时期,学校明确了立足湖南,服务轻工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一手规范常规教学管理,一手布局学校专业结构,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0512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这说明了学校在创始阶段取得的成绩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

这一时期学校的社会服务尤其是在农民工培训方面开始起步,并取得了较大成效。2004年,学校被湖南省扶贫办确定为全省两所省级贫困地区农民工培训的院校之一,首创的“工学交替”扶贫培训模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05年,学校成为全国温暖工程培训基地,在永州市江永县采取“企业订单、政府统筹、社会资助、学校培训”温暖工程农民转移培训新模式,累计培训和转移就业农民工1551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贡献。200510月,我校被中华职业教育社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二)强基提质阶段(2006-2014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学校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校的时期。

2006年,学校组织艺术设计学院部分老师启动了VI视觉设计,学校的LOGO和校徽及其衍生品得以确立并一直沿用至今。校徽以“技”字为主题,既点明了学校校名,又体现了重技能的职教特色;整体造型是一条凌空飞舞的彩带,又像两个舞动的人形,造型生动,有运动、健康、和谐、向上之意;校徽主色调采用蓝色,显得深邃、理性、稳健、实在,象征学校稳步健康发展。

2005年底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等要求。

200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提出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总体目标为: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使示范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为适应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要求,学校在这一时期提出了“2个基地、1个中心、1个窗口”的建设目标,即:湖南轻工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长沙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湖南轻工业实用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中华职业教育社对外展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的窗口。

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成思危到学校参加省人民政府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建我校协议签字仪式,明确提出我校的奋斗目标为国内一流高职院校,为我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2009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到学校视察,同样对学校建设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湖南省相继启动国家、省两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学校对照建设计划要求全面加强学校各项建设,完善办学条件,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培养模式,提升办学水平,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2007年,学校成功入选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01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组织实施第二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经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学校成功获批立项。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是引领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平台,学校把握发展机遇,全面加强建设,201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获得良好等级,成功跻身“国家队”行列。2007年学校获得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2009年获得“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推动机构”。

紧紧把握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历史机遇,学校获批立项一系列国家和省级职教建设项目。国家级项目有: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软件技术专业高等职业学院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三维空间艺术设计》《软件建模技术》《皮鞋工艺》《公共空间设计》立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软件技术、陶瓷艺术设计、皮革制品设计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室内艺术设计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6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项目有: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湖南省轻工职业教育集团;示范性特色专业:软件技术、室内艺术设计;精品专业:软件技术、产品造型设计、电脑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艺术设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实训基地:艺术设计实训基地、软件技术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200912月学校召开了首届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抓住湖南轻工产业调整与振兴、沿海轻工产业向内地转移和国家实施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特色,稳定办学规模,把我校建设成为湖南轻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实用技术开发推广基地以及长沙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中华职教社展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成果的窗口,争创国家一流高职院校。同时,学校决定启动征地建设新校区,经过选址论证,2011年省政府正式批准在暮云征地585亩。

学校升格后,人事管理关系一直由省教育厅管理,但财务关系却由省轻工盐业集团管理,为理顺人财物管理关系,学校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要求统一划至省教育厅进行管理。2009年下半年财务关系划归省教育厅,并于20101月起正式由省教育厅管辖,同时,基建投资渠道管理关系也于2010年划入省教育厅。至此,学校的人财物管理关系全部归属省教育厅,学校的管理体制正式确立为“湖南中华职业教育社举办、湖南省教育厅主管”。

这一时期,学校在实施“温暖工程”扶贫培训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中华职业教育社引进韩国斗山集团投入2000万人民币,在暮云校区建立了温暖工程(斗山)培训基地,开展工程机械培训。同时将培训中心更名为新农村建设学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农民工培训工作,累计完成万余人次的培训,为湖南省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和表扬。

(三)创建一流阶段(2015年至今)

2015年,湖南省启动“卓越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后改为“双一流”高校),提出要建设20所左右“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明显、就业优势突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强、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领先”的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重点在特色专业群、师资队伍、治理能力3个方面加强建设。为此,学校确立了“以特色专业群建设为核心,以产教融合平台为依托,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治理能力建设为保障,实现特色发展、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建设思路。提出“深耕轻工产业,实现特色发展。紧紧围绕轻工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的要求开发和改造专业。面向轻工产品设计、轻工企业信息化、轻工生产装备、轻工商贸等轻工产业链,建设以轻工信息技术、轻工设计艺术、轻工装备技术3个专业群为特色品牌,以轻工商贸服务、生物医药为特色支撑的轻工特色专业体系,实现特色发展。”为此,学校进行了大范围的专业调整,通过停办、转向、升级等措施,把专业数从41个压缩到了28个,并于2016年成为“湖南省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7年,学校召开了第二届党代会,成立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确立了学校的发展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办校,创新兴校”办学理念,实施“十大工程”,努力建成卓越、文明、美丽、幸福,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的新科院。

这一时期,学校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成果。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立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生和教师获得国家职业能力竞赛4个一等奖;学校获批湖南省文明单位;软件技术专业获批省级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信息技术、设计艺术、装备技术获批省级一流专业群;软件技术、室内艺术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获批省级专业教学团队;环境艺术设计获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软件技术获批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6门省级名师空间项目课程、12门湖南省精品在线课程;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开展本科层次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公费师范生委托培养。

2018年,为响应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3号)精神,学校通过广泛调研论证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

学校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与服务分会副主任单位、全国轻工大家居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机械行业先进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湖南省陶瓷艺术家协会主席单位、湖南省皮革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及秘书长单位、湖南省物联网学会秘书长单位、湖南省人工智能学会高职AI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湖南省职成教育学会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湖南省职成教育学会高职英语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湖南省教育网络协会法人代表依托单位、长沙移动互联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二、20年高职专科办学取得的成绩、经验与反思

20年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实践,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总结经验,反思问题,也可以为今后的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取得的成绩

经过20年的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国内一流高职院校行列。现有占地面积859.1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485.6万元,图书藏书135.4万册(包括电子图书54.1万册)。专任教师598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34人,副高职称154人,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418人。学校设有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湘瓷学院)、智能装备技术学院、商学院、药学院、人文与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等 8 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22个省(市、区)招生,在校生13000余人。学校坚持“立足湖南、服务轻工”的办学定位,紧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建成了以轻工信息技术、轻工设计艺术、轻工装备技术3个专业群为重点,以轻工商贸服务、生物医药2个专业群为补充的优势明显的专业体系,成为轻工产业及其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提升和引领湖南轻工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和“两化融合”发展的研发基地。学校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唯一获批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等院校、湖南省卓越高等职业院校、湖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先后荣获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推动机构、全国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高职高专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获得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二)主要经验

1、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党委、行政对学校改革发展战略的精准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这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

2、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理念,建设“职责分明、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和“人尽其才、各尽所能”的管理队伍,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切实加强“双师结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学校事业发展的组织保障。

3、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研新情况,认真分析新问题,及时提出新目标,慎密谋划新举措,努力实现新跨越,使学校永葆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这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4、始终坚持“特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和“立足轻工,信息、艺术、制造、商贸、医药相协调”的内涵发展道路,坚定办学定位,聚焦服务面向,强化特色,突出优势,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这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5、始终坚持“立足湖南,面向行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服务理念,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争取政府、中华职业教育社和行业企业的支持与投入。这是学校事业发展必须依存的外部条件。

这些经验是学校积极应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任务的经验概括,是全校师生员工集体的智慧结晶,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财富,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虽然进行了新一轮机构和人事改革,但整合管理职能,精简管理机构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高效、有序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事聘任与分配制度改革还没有很好地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学校管理队伍素质需要提升,数量需要精简。

2、专业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要明确办学定位,紧盯轻工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的趋势,调整专业设置,打造专业集群,凝练办学特色,建设品牌专业。

3、人才和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结构优化、拔尖人才选拔和培养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升。

4、办学条件方面需要进一步提档升级。新校园要加快建设进度;实习实训条件还需要不断改善。

5、校企合作层面需要进一步向深层次推进。要完善制度措施,深入探索建立互惠双赢、共建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三、学校高质量发展展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了着力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落实五项重点任务,为湖南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总遵循。科教强省战略、三高四新战略和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学校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高水平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一)发展愿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遵循办学历史和传统,紧贴行业优势,明确办学定位。轻工产业是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消费品的产业,“科技”与“生活”恰好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本人期望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秉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围绕“智慧家居,美好生活”构建专业群,突出服务轻工、提振轻工,加快专业的数字化改造,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适应性,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二)未来发展重点

1、坚持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为轻工产业及其信息化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湖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指示精神,提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来建设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随着湖南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轻工产业从低中端向中高端延伸,生产方式从流水线生产向复合化、集成化、绿色制造、柔性定制方向转型,轻工产业对中高端、复合型、创新型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激增。为此,我们应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培养更多轻工产业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满足轻工产业及其信息化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2、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人才支撑

轻工产业是消费品工业的主体。适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消费升级与发展智能、绿色、时尚、品质等新型消费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湖南“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和东部发达地区轻工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加快,湖南省现代轻工业迎来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轻工产业是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领域,是城乡劳动力就业的承载重点,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民生产业,承担着发展经济、满足消费、稳定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在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坚持轻工职业教育特色定位,为湖南“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做贡献。

3、坚持传承和弘扬黄炎培职教思想,助力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建设

黄炎培先生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奠基者,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是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思想源泉,对当今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作为湖南中华职业教育社举办的高职院校,学校要努力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理念,在服务新时代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进行新探索、赋予新内涵。为此,我们要发挥省社共建优势,传承和弘扬黄炎培职教思想,对接现代轻工产业,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布局,打造湖南轻工特色专业品牌;聚焦“教材、教师、教法”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助力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建设。

4、坚持高等职业教育性质不动摇,专科与本科层次协调发展,直至发展为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学校发展目标,为优化湖南职业教育培养体系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1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作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批示“努力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孙春兰副总理指出“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稳步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把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湖南是轻工产业大省,却没有一所培养轻工设计、制造、管理、服务及其轻工信息化人才的本科院校。湖南是人口大省、职教大省,三湘学子对职教本科有着迫切需求。为此,我们应建设面向轻工产业及其信息化服务的职业教育本科专业,专科与本科层次协调发展,直至发展为职业技术大学作,为优化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加快构建湖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满足人民对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贡献力量。

5、坚持文化铸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丰富湖南职业教育特色文化体系建设添彩。

不断积淀和凝练包括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办学风格、规章制度、学术氛围、精神风貌、学校环境等内容的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成果。以管理文化、质量文化、环境文化、学院文化、专业文化、课堂文化、寝室文化、社团文化、育人文化等为载体,加强文化元素建设,形成学校具有生命力、凝聚力、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特色文化。

(三)今后发展的着力点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和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轻工产业及其信息化的特色专业群建设为核心,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协调发展,强化特色;注重内涵,提升质量”的总体思路。以创新驱动新发展,以改革塑造新优势,加快建设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中走在前列,最终实现职业技术大学的目标。为此,在以下10个方面要有新举措。

1、加强党的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凝聚全校师生投身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三全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推动管党治党与办学治校紧密融合,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2、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内涵,形成以轻工艺术类、电子与信息类、装备制造类专业为主,医药类、财经商贸类专业协同发展,本科与专科层次专业并存的专业格局。建设轻工信息技术、轻工设计艺术、轻工装备技术、轻工商贸服务、生物医药5个特色品牌专业群,将轻工信息技术、轻工设计艺术建成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将轻工装备技术、轻工商贸服务、生物医药建成省级一流专业群。

3、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抓实“三全育人”,深化“三教改革”,全面实施“1+X”证书制度,探索“岗课赛证评融合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新模式。力争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项目、省级项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学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方面取得更多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 95%以上。

4、加强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和教授博士建设项目等,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技艺精湛、充满活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任教师生师比不高于18:1,“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80%,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 85%以上,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占比达到16%以上,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达 35%以上。

5、提升科研与技术服务水平。加强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力争立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逐年递增,力争产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整合各类科研平台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应用技术研究。面向行业企业和乡村振兴,扩大培训服务领域和规模,年均非学历培训保持在2.5 万人次以上。

6、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积极探索“政校企”产教融合新模式,努力提升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的示范效应。吸引园区企业联合共建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型示范企业,建成企业大师、工匠工作室、“双师”工作室,探索建设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服务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孵化。

7、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教育部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加强新校区建设,建成美丽生态校园。实施文化环境塑造工程,重视新校园的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培育人、启迪人、感染人、塑造人的作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设适应 5G、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智慧校园。做好老校区的搬迁及规划改造。

8、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专业考核评价办法,实施专业预警、退出机制。构建校级教学标准体系,建立完善院部、教研室、教师等责任主体和专业、实训室、课程、课堂等教学要素的工作规范、评价标准。健全教学投入、发展绩效评价机制,投入分配机制。研究和实施学习成果转换办法,完善学分制学业管理制度。建立校级专业技能抽查、实习实训报告抽查、毕业设计抽检等常规性、随机性相结合的检查制度,推进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完善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9、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引进国外专业课程标准,选派人员赴海外访学、研修、培训。招收来华留学生,与湖南走出去企业合作,培养企业亟需的本土化人才。加大与泰国、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的力度,共同开发国际化专业标准、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员工培训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实训课程标准等,提升中国轻工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10、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全面落实学校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学校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治学、监督运行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健全完善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以章程为统领,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努力建成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高校、全国文明校园。